请注意:本页内容发布于 5337 天前,内容可能已经过时,请注意甄别。
曾经,很享受一个人去看电影。
从能记事的时候开始,电脑便逐渐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开来,所以对于电影院,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。
初中毕业,班里有同学的家长请我们全班看了一场电影。我带着相机,在开播前的黑暗中打开闪光灯拍后排同学的面容,全然不顾周围的人投来鄙视的目光。片子是卖画面的,剧情不怎么样,看完之后,跟那些相处三年的同学简单打个招呼,便坐上公交车迅速回到家里去了。
那时的我,不喜欢跟别人一起看电影。
高中在外地上学,偶尔学校会组织去看红色电影,开场前会放革命歌曲这点,迄今记忆犹新。片子开播了,照例是宣传某派对英明神武的片子——当然那些人确实是值得尊敬的。于是看到高潮处,便跟着周围同学一起叫好。看完电影便将近中午放学时间,于是多出十几分钟的校外活动时间便是福利:须知住校者平日是没有外出买饭之自由的——于是成为许多人盼望看电影的理由。
那时的我,不讨厌跟别人一起看电影。
大学三年,先是在郊区念书,继而返回市区,根本就没想起来还有电影这东西,直到某三部大片上映,突发奇想地就赶着早间半价场去看了。因为是早场,人很少,诺大的放映厅里,观众零散地分布着,又因为基本都是头一个买票,所以挑到了很好的位置,好过家里设备多少倍的音画效果很满足。唯一显得不怎么和谐的是,全场除了我,都是一对一对的。
那时的我,不愿意跟别人一起看电影。
我确信没有对那成双结对的情侣产生羡慕,因为那么多年来,在情感这方面,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的。说白了,我觉得在学生时代去照料情侣关系,很麻烦,很没趣。这样一来,反倒是别人看我的奇怪目光显得不可思议了。
但,一切都会变。
当有些事情开始压在自己的身上,每天都要面对一双泪眼,落到心里再悲伤也一滴眼泪不能流的境地时,坚持了那么多年的一人守则终于开始动摇。并非出于对朋友的不信任,但有的问题,果然还是需要一个能在自己身边亲近的人,才能倾诉、才能呜咽,才能暂时抛弃作为男性的脸面,借她的肩膀哭泣。
曾经的日志中,曾经奇怪过为何平静十余年的心镜,终于开始泛起涟漪,现在,答案就在眼前。
我寂寞了,是的,但不是那种出于无赖式的寂寞。
的确需要一个哭泣的角落。
远嚣 Comment